- 作者:佚名
- 时间:2016-05-04
最近有小伙伴反应,自己有个很久不用的U盘,存放的时候还是好好的,但是拿出来用的时候已经无法使用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这和硬盘长期存放后损坏的道理是一样的。当硬盘较长时间(比如1,2年)放置不使用后,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point。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,并可能导致I/O错误。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,可能导致硬盘报废。那么长时间不用硬盘U盘就一定会坏吗?下面小编推荐一种小技巧,可以使这些硬盘U盘起死回生。
特荐: 可以到老毛桃U盘启动制作工具www.laomaotaopan.com。更多精彩内容继续关注
其实就是借用dd命令来修复硬盘或U盘,具体命令如下:
dd if=/dev/sda of=/dev/sda
dd命令是Linux/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,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,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。其功能还蛮强大的,后面附上dd命令的各种用途。
dd命令参数:
1. if=文件名:输入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入。即指定源文件。< if=input file >
2. of=文件名:输出文件名,缺省为标准输出。即指定目的文件。< of=output file >
3. ibs=bytes: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,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
obs=bytes: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,即指定一个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
bs=bytes:同时设置读入/输出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。
4. cbs=bytes: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,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。
5. skip=blocks: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
6. seek=blocks: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blocks个块后再开始复制。
注意: 通常只用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,即备份到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。
7. count=blocks:仅拷贝blocks个块,块大小等于ibs指定的字节数。
8. conv=conversion: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。
ascii:转换ebcdic为ascii
ebcdic:转换ascii为ebcdic
ibm:转换ascii为alternate ebcdic
block: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cbs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
unblock: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cbs,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
lcase: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
ucase: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
swab: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
noerror:出错时不停止
notrunc:不截短输出文件
sync:将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,不足部分用空(NUL)字符补齐。
以上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